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章讲道 > 讲章精选

与主同舟 太8:23-27 可4:35-41 路8:22-25(作者:洪光良)

作者:洪光良  来源:网络

太8:23-27可4:35-41路8:22-25     与主同舟     洪光良牧师(2011/7/10)
 
一、《太8:23-27》耶稣上了船,门徒跟着他。海里忽然起了暴风,甚至船被波浪掩盖。耶稣却睡着了。门徒来叫醒了他,说:“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啦!” 耶稣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 于是起来,斥责风和海,风和海就大大地平静了。众人希奇说“这是怎样的人,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
二、《可4:35-41》当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罢!” 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叫醒了他,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 风就止住,大大地平静了。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 他们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
三、《路8:22-25》有一天,耶稣和门徒上了船,对门徒说:“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 他们就开了船。正行的时候,耶稣睡着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风,船将满了水,甚是危险。门徒来叫醒了他,说:“夫子,夫子,我们丧命啦!” 耶稣醒了,斥责那狂风大浪,风浪就止住,平静了。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 他们又惧怕又希奇,彼此说:“这到底是谁?他吩咐风和水,连风和水也听从他了。”
耶稣平静风和海的事,三部圣史都有记录。虽然详略有别,主要情节却都一样。《马太福音》的作者因为是亲身经历主的同在,所以只感到“希奇”而没有说“惧怕”,所记录的也最简洁;《马可福音》的作者大概是由彼得转述而来,所以特别点明时间是在“当天晚上”,感觉上也特别令人“惧怕”,并且格外交代了门徒在主面前处事的焦躁;《路加福音》的作者是经过调查才动笔的,于是采取综合的笔法,把马太的“希奇”和马可的“惧怕”都一齐表现出来了,时间上也改成比较宽松客观的“有一天”。
不管细节如何,读了三部圣史的介绍以后,我们都有大概一致的认同:
第一、在上船渡海之前,耶稣已经挑选好一班门徒来跟随他;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二、渡海到对岸去的事,乃是出于耶稣自己的主意,必定有其动机和目的。
第三、这是一场“突然”发生的“暴风”而非一般的风。
第四、门徒的表现是希奇、惧怕、胆怯和小信,耶稣却可以放心在船尾“枕着枕头睡觉”。
第五、与主同舟的感觉是怎样的感觉。
一、到那边去罢
从三部圣史对这次渡海经过的交待,可知耶稣当时已经在加利利的迦百农一带开展了大量的事工,直到某日黄昏的时候,耶稣才对门徒说要渡海到对岸的“格拉森人” 地方去。因为他知道自已在那里有更迫切的工作要做。
相对来说,如果说迦百农的居民主要是犹太人,那么,格拉森(或加大拉Gadara)的居民就以外邦人居多了。因为格拉森(Geresenes今名杰拉什JERASH)属于“底加波立”(希腊化十城区)范围,居民多数是外邦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地养猪业如斯兴盛的理由了。因为罗马人不但嗜吃猪肉,也经常用猪给他们的神宙斯献祭。
在大多数犹太人心目中,都自认是上帝的选民,只有他们才配享受上帝的恩典;至于外邦人只配做地狱火炉中的柴草而已。如今,耶稣主动要亲自到外邦人中去,就是明确宣告外邦人也有资格享受上帝的救恩。诚如保罗所说:“难道上帝只作犹太人的上帝吗?不也是作外邦人的上帝吗?是的,也作外邦人的上帝。上帝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称那受割礼的人为义,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为义。”(罗3:29-30)。何况耶稣清楚此行还有直接的仗要打,因为在那里,有一群认识耶稣身份的鬼魔正等待着他去驱逐。也就是说,耶稣此次渡海的目的是要去赶鬼入猪群,是要去拯救被鬼控制的可怜人。所以,他们甚至为那个被群鬼折磨的格拉森人带备了应用的衣物。因为这个长久不穿衣服的人,原本是赤身露体住在坟茔里、任何铁链都锁不住他,又经常用石头砍自己的身体。但是蒙耶稣拯救后的他,却穿得齐齐整整地坐在耶稣脚前(路8:35),若非主为他预备,一时间他何来穿着的衣服呢?
二、突然起了暴风
加利利海长21公里、宽13公里、周长53公里、深48公尺、面积166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湖面低于海平面213公尺。由于东西两岸夹谷陡峭,从北面哥兰高地刮来的风,一旦和湖面上升的气流相遇,时不时就会引起阵风。这是讨海的人见惯不怪的。(一九九六年夏天,笔者在加利利海上畅游的时候,就遇见过这样的风)但是,耶稣渡海去格拉森的时候,史家推算是在公元廿八年十二月,又是在晚上,照理这种风并不多见。所以,当耶稣作出“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指示的时候,熟悉海性的门徒立即欣然应命开船“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与他同行”(可4:36)。可见当时的环境并无异状或异兆,否则他们就不会开船。
但是,就在人们经验之外,却突然起了“暴风”;这不是一般的大风,有人把它译成“龙卷风”。而这“暴风”好像是特意冲着门徒的小船而来的,因为“别的船”似乎都未受到“暴风”的影响。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要说这班刚刚蒙召不久的门徒会胆怯和恐惧,换成我们,大概也比他们好不了多少。因为毕竟我们都算不上是有大信心的人。但是,门徒的经历却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帮助我们觉悟:因为耶稣此行的动机是要去制服魔鬼的权势,邪灵便兴风作浪企图先给耶稣一个下马威,谁知却在上帝儿子的斥责下黔驴技穷,率先败下阵来,反而坚固了我们的信心和信仰,提醒我们:
第一、要常存忧患意识,因为人生的暴风往往是起于“忽然”之间。
第二、个人生活的经验和别人的关顾,在紧要关头常常都是不足倚靠的。
第三、信耶稣和跟随耶稣之后并不等于不会遭遇患难,反而可能会比别人遭遇更多的患难。
第四、即使患难重重,基督徒为天国所做的拯救灵魂工作,最后还是有美好收成的。
三、耶稣却睡着了
我们真难以想像,处在风高浪恶、船仓进水,小船即将沉没环境中的耶稣,居然还可以在船尾平静地枕着枕头睡着了。有人从人性论方面出发,说耶稣因为工作繁重,身体过劳,以致一上船就睡着了。有人从神性论出发,说耶稣是参与创造的主,他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不会伤害到门徒,所以放心睡了。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没错,但似乎还有另外的原因。就是要给门徒一个面对惊险时如何处理的现场训练。前此不久,耶稣才宣称“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8:20)” 如今,他却枕着枕头睡着了。原来耶稣的意思不是说没有地方睡觉,乃是表示他不是为享受温馨的床榻而来的。现在才明白,他的床榻就是颠簸的风浪,他的枕头就是船尾的一段木头。他似乎在睡觉,其实他是清醒的,他留意着门徒的艰苦,倾听着门徒求救的声音,准备着平静风和海的行动。门徒对主的求告,三部圣史的描述也是不同的。同样是面对“丧命”的惊险,语气却很有出入:
马太是纯粹出于呼求:“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啦!”
马可是语带不满地申诉“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
路加是气急败坏地惊叫“夫子,夫子,我们丧命啦!”
今天,我们面对世界的苦难、个人的横逆和人际伤害的时候,我们是如何祈祷的呢?惊叫吗?申诉吗?还是虔诚地呼求上帝怜悯我们。
传统上视大海为世界,视教会为一条船(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的标志就是一条船),视历代神仆为船上的渔夫或艄公,视教会所受的苦难为暴风。这条船已经在世界历史的风暴中挣扎了两千年,到了近代,船仓好像进水更多了。船也越来越乏力了,有时几乎就要沈下去了。究其原因,莫非耶稣真的在船尾枕着枕头睡着了。即便如此,只要耶稣在船上,只要肯向耶稣呼求,只要相信耶稣的能力,船就不会沉,命就不会丧;暴风就会停下来,大浪就会静下来,教会就会继续发挥她的功能,上帝就会继续得荣耀。其实,耶稣并没有睡,睡的是船上的人,因为既然跟随了主,却不晓得这位平静风和海的人到底是谁?
四、这人到底是谁?
那位在船尾枕着枕头睡觉的人,我们都知道就是耶稣;但耶稣又是谁呢?这是个既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连当日和耶稣同乡的人都觉得困惑。他们问“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吗?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太13:54-56)他们以为很了解耶稣的身世,甚至知道这人是个木匠(可6:3),却又不明白这人的智慧、异能和权柄从何而来?因此就厌弃他。如今,同船的人同样对他不认识,看到连风和海都听从了他的命令,更是令人大惑不解。他们认识耶稣的父母,有的人和耶稣还是亲戚。他们看见这个人也吃也喝也睡觉,这一切都与普通人无异,但又不明白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权能。到底,耶稣是个怎样的人呢?耶稣也很想别人能够真正认识他。所以,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Caesarea Philippi)的时候,他就问他们了“人说我人子是谁?” 大家的回答都不同,有人说他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他是以利亚,也有人说他是耶利米或先知中的一位。只有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太16:13-17;可8:27-30)由此足见,若非出自圣灵的启示,世人单凭肉眼和常识是很难正确认识耶稣的。有时甚至连鬼也比不上。因为鬼知道耶稣是“至高上帝的儿子。” 所以才指着永生上帝恳求耶稣不要叫他受苦(可5:6-7)。今天,我们又如何评价耶稣呢?鬼认识他,难道我们反而不认识他?我们的信心和智慧,难道可以人不若鬼吗?
五、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
门徒虽然在加利利地区见证过耶稣许多神迹奇事,可是一旦自己碰到困难险阻,单凭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又解决不了,即使有旁人同行,也都帮不了忙。处此环境,唯有祈求耶稣,谁知耶稣却“睡着了”。这时候,换上是我们,我们能有怎样的表现呢?胆怯惊惶之外,我们是矢志不移地求主救命呢?是不耐烦地埋怨主没有保守我们呢?或是自以为“主睡觉了”就放弃继续祈求呢?所以,如今耶稣同样要问我们,“小信的人哪,你们还没有信心吗?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 我们应该怎样回应呢?
其实,“信”不仅仅是一种嘴唇功夫,乃是一个人和上帝之间最理想的关系,所以就是全人的身心灵在“信仰”、“信靠”和“信德”上的全盘投入。我们做得到吗?否则,依然是个小信的人;依然需要圣灵保惠师帮助我们祷告,和教导我们如何祷告。庶几可以逐渐成为有信心的人。
不过我们必须确信,不管生命中或生活里碰到的风浪多么险恶,耶稣始终都和我们在同一条船上,问题是我们自己在不在耶稣的船上。我们是让耶稣领航呢?还是凭我们自己的意愿去领着耶稣走?
今天的信息告诉大家:因为有主在我们的船上,我们就可以不再惧怕和胆怯。最后,风停了;浪静了,门徒也平安到达彼岸了。他们终于可以看见耶稣是如何在外邦人的境内战胜群鬼、解救外邦人的灵魂了。
据历史传说,那(两)个被耶稣解救出来的人,后来就在格拉森一带为主作见证,四出传扬天国的福音。因为信主的人多了,教堂也就不断建立起来了。终于令格拉森地区成为教堂最多的城市(考古人员在这里一共发掘出13座教堂)。去年(2010)9月,笔者再次率团走访格拉森的时候,本来希望带领大家在这里寻访昔日的福音遗迹,可惜事与愿违。除了满眼都是回教寺庙之外,就是藉古迹之名欺骗游客的假文物。教堂不见了,基督徒不见了。我无奈地攀上一处高坡,驻着拐杖站在废墟上,努力向南搜索,寻找两三公里外那个古老的雅博渡口,雅各曾和上帝的使者在这里摔跤。数千年的历史,忽然都涌上心头,叫我如何能没有感触呢!如今,站在离毗努伊勒不远的格拉森废墟上,我能和谁摔跤呢?和凶恶的群鬼呢?还是和赐福的天使呢?作为与主同舟的后现代基督徒,好像两者都是我的选择。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