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灵修书籍 > 圣灵的奥秘

第五章 圣灵与他所创造的世界

建立世界根基的创造主-圣灵啊!
恳求你降临!进入每个谦虚的灵!将喜乐赐 给万民!
——拉丁文圣诗《降临吧!我们的创造主-圣灵》(Veni Creator Spiritus)

哥林多教会陷入一片混乱。会众滥用或误用圣灵的恩赐,特别是说方言。在那裡所发生的事可说是「灵恩免费大放送」,但这却使哥林多教会的会友感到相当困扰。

使徒保罗为了牧养哥林多教会,指引和劝诫他们,他至少写了两封书信。在哥林多前书中,他透过整整三章强调要按著规矩、按著次序来使用圣灵的恩赐。他是这样说的: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40)

我所属的教派是所谓的改革宗长老会。一般人对长老会信徒的印象,就是一群严肃、古板的人,会因为别人在崇拜时稍微自由奔放一点,就皱起眉头来。有一个趣闻可以表达这一点:
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参观三间教会。第一间教会是卫理公会(Methodist Church),第二间是浸信会,第三间是长老会。这位外星人回去向牠的将军报告时说:「当我来到卫理公会时,我听到的都是『火!火!火!』当我来到浸信会时,我听到的则是『水!水!水!』而当我来到长老会时,我听到的总是『守秩序!守秩序!守秩序!』」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长老会信徒在阅读哥林多前书时,只有读到这句话,就是「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著次序行」。对教会的信徒来说,当然不只是守秩序而已。我们更不可忽略哥林多教会为乱象所苦的事实。显然,在收到保罗的信之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因为后来的罗马主教革利免(Clement of Rome)再次发信劝告哥林多教会,要重读保罗给他们的信,并遵守保罗在信中的教导。

在论到哥林多教会的乱象时,保罗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
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十四33)

使徒保罗的这句话充满了许多的神学意涵。我们会很想知道,当保罗在设立这个总原则时,他心裡在想什么。保罗命令他们一切要规规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显然就是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混乱、失序、不和谐、困惑都违反了上帝的本性。这些特徵绝不是创造主造成的,而是在堕落的受造物中间产生的。

当保罗强调上帝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时,他心裡面很可能是在思想上帝创造世界的作为。

创世记第一章中的重点在于上帝胜过了混沌与黑暗,其核心是圣灵在创造世界时所扮演的角色。创世记的头几句话是这样子的: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1-2)

创世记的第一章显明了上帝在创造宇宙时的第一个动作。圣经是说「起初」,这「起初」是绝对的起初,表示全能的神从无有(拉丁文 ex nihilo)中造出世界。上帝不是用已经存在的东西造出世界,而是从无变有,这个动作,只有上帝才办得到。

当我们提到一位艺术家或音乐家有「创意」或「创造力」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用类比的方式叙述他们的才华,没有一个人能像上帝那样有「创造力」。那些有创造力的人,都是拿已经存在的东西来进行「创造」。一位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可以运用文字、音符、颜料来进行非凡的创作,却不是从无变有的那种创造(exnihilo)。

创世记以希伯来文的bara来表达「创造」的意思,这个字在旧约中只能单单用在叙述神的作为上,而不可以(也从来没有)用在人的作为上。

在创世记第一章的第二节中,我们碰到了一段颇富争议的经文: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一2)

「空虚」、「混沌」、「黑暗」等叙述,使得这节经文充满了争议。让我们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字会这麽重要。当你想到「空虚」、「混沌」、「黑暗」时,你会想到什么?这三个叙述是非常负面的,使人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由于这些相当负面的叙述,使人提出许多的理论,为要解释为什麽世界会「空虚」、「混沌」、「黑暗」。

支持圣经批判的学者认为,由于创世记是个神话,这些字不过就是在证明创世记是个神话罢了。许多古代人会认为,世界会被创造是因为黑暗的力量与光明的力量在宇宙之间彼此争斗的结果。在巴比伦的神话裡,世界是在一场跟混乱和海怪的争斗之中产生出来的。

一个晚近且较受欢迎的理论是「大间隔理论」(Gap Theory),或「宇宙复原说」(Restitution Hypothesis)。这理论主张,创世记只有第一节是论到世界最初的创造,而之后的经节其实是论到上帝在宇宙堕落之后,进行拯救世界、使世界复原的行动。因此,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有一段很长的间隔时间,可能长达几十亿年。在这段期间,撒但和一些天使堕落了,并夺走了掌控原初世界的权柄。

对大间隔理论的提倡者来说,圣经中有个支持他们的关键,就是第二节中的「是」。多数的圣经版本都翻译为「地是空虚混沌」,但这些提倡者认为这个希伯来字也可以被翻译为「变成」,他们认为这节经文应该被翻译为「地变成空虚混沌」,这样一改,第二节就变成是在叙述:宇宙因为罪恶的缘故,瓦解成混乱的状态。

大间隔理论吸引了许多人,因为它能解释为什么宇宙间会是「空虚」、「混沌」、「黑暗」。而由于现代科学认为宇宙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人类也存在了几百万年。那些认为圣经暗示宇宙是较年轻的人,大间隔理论可以解释这一切,因为圣经所指的年轻宇宙是指大间隔之后的宇宙,而如果把大间隔之前的历史也算进来,宇宙就真的有几十亿年的历史了。

西元1600年左右,一位名叫亚舍(Ussher)的爱尔兰主教用数学的方式,根据圣经中的族谱算出上帝创造世界的年代应该是西元前4004年,这更增加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张力。(我看过某个版本的圣经曾把「西元前4004年」这个年代放在创世记第一页的注解中)。

虽然圣经实际上并没有指出确实的创世年代,连一个模糊的暗示都没有,许多基督徒却跟随亚舍主教的主张,而为了调和这个主张和现代科学,他们就支持了大间隔理论。

但大间隔理论却没办法说服我,它有些严重的弱点:第一,虽然可以翻译为「变成」,但是这个字在旧约中绝大多数的时候都被翻译为「是」;第二,这是为了调和科学而勉强挤出来的理论,和亚舍的猜测一样地牵强;最后,我不相信创世记会把「世界最原初的创造」-这么重要的事件,用一节就轻鬆带过,并且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就突然跳过了几十亿年;况且,照他们的讲法,这几十亿年所发生的事情其实是相当地重要。简单来讲,创世记头几节单纯的笔调,其实是代表这几节经文是一个和谐一贯的顺序,是环环相扣的。

我认为,创世记开头两节的叙述,是在讲创造的顺序,第二节所论到的是,创造还未完成、仍然空虚混沌的世界。在论到世界最后如何成形之前,创世记的头两节先论到世界一开始的样子。

不论我们最后怎样理解第二节,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神到底是怎么创造世界的?而圣灵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呢?

关于「上帝怎么创造世界」的唯一线索可以在第三节找到: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一3)

神的命令就是创造背后的力量。好几个世纪以前,奥古斯丁就论到创造的事。他宣称上帝创造的力量就是他那「神圣的命令」,他认为创造是「圣旨性的创造」,因为拉丁文圣经中的「要有」(to be)是祈使句(命令式)。上帝创造世界,完全是凭著他的命令。他以祈使句的方式一声令下:「要有光」,就有了光。

这一点可以区分上帝的创造力与其他受造物的创作力是不同的。没有一位艺术家可以单单用对画布和颜料说话的方式来创造一幅画,他更无法从无变有,凭空创造出画布和颜料来。没有一位指挥家可以单单用对木管和铜管乐器大叫的方式,就演奏出一首交响曲。

耶稣到底怎麽使拉撒路复活呢?他并没有进入坟墓去进行心肺复苏术。他乃是站在远处,命令拉撒路从死裡复活。耶稣发出的命令是「神圣的命令」:「拉撒路,出来!」(约十一43)在耶稣发出命令的当下,拉撒路的脑袋裡就产生了脑波,他的心脏开始跳动,血液也重新在血管中流动。冰冷的尸体暖和了起来,并且,拉撒路从死亡的捆锁中逃了出来。这一切全然都是出于那位道成肉身的神所发出的命令。

上帝在创造的时候,并不需要手和脚,也不需要任何的工具。他连阿基米得(Archimedus)的槓杆都不需要,他只要出声就够了。当他一声令下时,世界就从无变有。

孵育之灵

除了「神圣的命令」,还有圣灵「神圣的孵育」。创世记这样记载: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一2)

在创世记一章2节中的「运行」一词,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孵育」。这个字在旧约圣经中还出现两次。有一次是:
论到那些先知,我心在我裡面忧伤,我骨头都发颤。(耶廿三9)

在这处经文,这个字被翻译为发颤。另一处经文被翻译为「在……之上」:
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搧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申卅二11)

当我们想到一隻母鸟在孵育幼鸟时,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母鸟在鸟巢上坐著,使蛋保持温暖,最后孵出小鸟来。然而,在申命记中的这个意象,蛋却已经孵出来了。奥得斯(G.C.Aalders)作了这样的注解:
当蛋已经孵出来,母鸟已经开始训练幼鸟如何飞行时,用「孵育」这个字就显得很奇怪。这个字应该是在解释,当幼鸟飞行时,母鸟在一旁看守著牠的幼鸟。当幼鸟飞得不稳,快要掉下来时,母鸟在下面守候,随时准备用自己的两翼接取幼鸟。

奥得斯继续解释说:
那么,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到底是在做什么呢?显然地,这处经文不只是在表达圣灵的出现而已。作者的目的是要告诉读者,有一股源源不绝的力量从神的灵运行到那些已经被创造的物质之中。这个作为和神的创造有很直接的关係。或许我们可以说,圣灵正在看守保护这些被造的物质,并预备它们成为之后上帝创造世界时所要使用的材料,使混乱的世界在之后的一步步创造中成为完整、有秩序的世界。

当我们思想创世记中的「创造」(bara)的完整意涵时,我们就明白神不只创造,他还会透过他的大能维护、托住万有。

我用两种音乐术语来说明。创造并不是一个「断音」(staccato)式的工作,反而是个「延长音」(sostenuto)式的工作。当我们想到断音时,我们的感觉是很短暂、俐落、甚至可能有点突然的音符。这种音符很快、很精练。但是,一个延长音会持续,会存留,它绝非突然的。照著乐理来说,管风琴谱上的音符是可以存留到永远的,这个音只要一按下去,就不会停止。创造正像是这样的音符。

圣灵的部分工作是要「孵育」、「养育」受造物,使世界完整无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明白圣灵是个神圣的维护者、保存者,圣灵的工作是要维持圣父所创造的宇宙万物。

创世记惊人的地方,在于圣灵赋予了受造物秩序。圣灵使混乱变为秩序。他的存在杜绝了所有混乱和失序的可能性。在这裡,我们发现圣灵使得世界健全起来。我使用「健全」一词,是说明世界的架构是完整的:圣灵使宇宙中各个部分成为一体。因著圣灵,我们拥有一个完整而非混乱的宇宙。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就是我们可以把圣灵的创造之工和救赎之工放在一起看:因为使我们成圣的是圣灵,所以我们可以确信,圣灵会养育他的儿女,好使他们有纯全正直的健全生命。圣灵使上帝所创造及救赎的子民得到秩序与保护。

当圣灵在水面上运行时,世界就不再是空虚混沌了。毫无架构的宇宙变成一个有宏伟架构的宇宙。这个複杂的架构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上帝所安排的定律使宇宙得到秩序,并且这些定律继续主宰著宇宙,这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如果这个世界是失序、没有规律的,那么科学家就无法进行他们的研究工作了。

在圣灵运行之前,还没有完成创造的宇宙是空虚的。在创世记一章2节的三个形容词中,或许空虚是最令人害怕的。一个人绝望时,常常会用「空虚」来形容自己的感觉,他们觉得自己正被空虚感、一种空洞的感觉威胁著。当一位悲观的存在主义者陷入情绪的低潮时,我们听到的是很深的空虚,绝对的阴暗,一种虚无的感觉。就连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也会被一种空虚感笼罩著,这种感觉很强烈,我们称之为「孤单」、「寂寞」。

圣灵充满了空虚,他胜过空虚。当他完成他的大工时,那曾经寂寞的地球充满著大量的动物与植物,毫无生气的荒地成为充满生命气息的园地。我们需要这位圣灵来充满万有,他不只是创造者与保护者,他也是生命的充满者。

光照之灵

从无变有并充满万有之后,圣灵并没有停止他的工作,他透过征服那起初的黑暗,完成了他的工作。当圣灵运行时,上帝给了第一个命令:「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光」在圣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基督教的重要记号,可以看出基督教和那些二元论宗教的不同。在一些宗教中,光明与黑暗是两个相等、彼此敌对的力量,这两股力量为了得到最终的胜利而永远不停地争斗下去。由于这两股力量势力相等,光明顶多只能和黑暗形成一种彼此抗衡的状态,光明无法胜过黑暗,所以这种宗教的信徒并没有最终蒙救赎的盼望。在这种架构下,救赎是个没有意义的幻想。

但在圣经中,黑暗的力量和光明的力量是不相等的,圣经完全没有暗示光与暗彼此僵持不下,光明最终一定能征服黑暗。

光明胜过黑暗的那种力量一直吸引著我。小时候的我,除非把灯打开,否则我不敢走进地下室。记得有一次,我走在通往地下室的走廊中,当我走到尽头,接近地下室的入口时,我被四周的黑暗吓坏了。我一边发抖,一边摸著墙壁寻找电灯的开关。当我终于找到并按下开关时,我立刻鬆了一口气:我不需要痛苦地等待光明胜过黑暗的最后结局,在我按下开关的那一刹那,吓人的黑暗就立刻被击溃了,通往地下室的楼梯充满了光芒,我因此可以充满勇气地走进地下室。

约翰是这样叙述光明与黑暗的关係:
生命在他裡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却不接受光。(约一4-5)

不论是在创造或是在救赎的工作中,圣灵都是那神圣的光照者。那位创造星球、点亮天空的圣灵,也默示了圣经;圣灵向我们显明神的道,并光照我们的心,使我们认识这道。

能力之源:圣灵

神透过圣灵来创造生命。西元381年召开了基督教的普世会议--康士坦丁堡会议(Council ofConstantinople),在会中大公教会认信并宣佈圣灵为「生命的赐予者」(zoapoion)。圣灵是一切生命最根本的来源。

我们习惯说只有那些重生的信徒才「有」圣灵。信徒被圣灵内住,因此「有圣灵」这件事是从救赎的角度来说的。

然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有人类,包括信徒与非信徒,都「有」圣灵。从创造的角度(与救赎的角度不同)来说,每一个人都与圣灵有关系。既然圣灵是生命最根本的能力之源,在没有圣灵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能够存活。保罗向雅典人这样宣告:
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徒十七27-28)

我们的生活、动作、存留,都是在神裡面且透过圣灵才能办到。若没有圣灵,就没有生命,没有移动,没有任何的存在者。圣灵是这一切的能力之源。

人类受造的原始记录是这样子的: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二7)

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明白,人类会有生命,是因为上帝把生命「吹进」他们裡面。「吹进」(ruach)这个希伯来字相当有趣,它可以被翻译为「气息」或是「灵」。若与圣灵分开,生命的气息是不可能存在的。人类是透过圣灵才成为有灵的活人。

圣灵也是植物和动物的生命之源。草会生长是因为圣灵的缘故:
这都仰望你按时给牠食物。
你给牠们,牠们便拾起来;
你张手,牠们饱得美食。
你掩面,牠们便惊惶;
你收回牠们的气,牠们就死亡,归于尘土。
你发出你的灵,牠们便受造;
你使地面更换为新。(诗一O四27-30)
请注意,在以赛亚的预言中,圣灵如何使大地富饶起来:
等到圣灵从上浇灌我们,旷野就变为肥田,肥
田看如树林。(赛卅二15)

约伯认为圣灵是他生命的创造者:
神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伯卅三4)

圣灵其实就是生命中的那股能力。在新约圣经中,能力的概念常常和圣灵连在一起。论到圣灵的能力的希腊字「dunamis」,就是能力的意思。这个字延伸出两个重要的英文字,一个是「dynamite」(炸药),另一个更值得我们深思就是「dynamic」(动力)这个字。动力这个字常常是用来形容「有活力」、「动态的」人事物。简单来讲,动力就是生命之源,没有动力就没有生命。

圣灵赐予了受造界背后的那股动力。透过他的能力,宇宙有了生命且开始运作。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圣灵的创造之工和救赎之工是相似的。他是一般生命背后的那股创造能力,他也是属灵生命背后的那股创造能力。他的救赎大工,不但可以对照他的创造之工,更是在补足他的创造。他不只创造,而且「再造」了这堕落的世界。

注解:
[1]G.C. Aalders, Genesis, vol. 1 of the Bible Student's Commentary, trans.William Heyma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1),p.56.
[2]同2。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